《愛因斯坦的夢》- 艾倫・萊特曼:我們都有過關於時間的夢
乍聽到這個書名,我以為這是一本科普書籍,大抵是介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之類吧,興趣不大。但一翻到書背,便被那些充滿詩意的字吸引了。
「如果時間流轉的方式不同,我們還會如同現在一樣活著嗎?
如果生命以老朽為始,以童稚為終,那麼年輕和年老如何定義?
如果生命只有短短的二十四小時,看過一次日出就要凋零,此刻該做些甚
麼?
如果所有夢想都將預知會成敗,我們是否還會夢想?
如果此刻初遇的愛人,下一刻便不復存在,愛情會不會只是一場徒勞?」
單是衝著這些文字,我立馬決定要把這本書買回家。從小開始,我總對時間有很多不著邊際的想像。在Deadline來臨時,如果時間可以慢下來;在錯過了甚麼時,如果時間可以倒流;在迷惘時,如果可以穿越時空瞥見未來。所以單看這段文字,這本書應該很對我口味。
我匆匆買回家一翻,發現這是一本小說,主人翁是愛因斯坦和其好友貝索,而小說是由愛因斯坦所作的三十個夢串連而成。每個夢境的篇幅都不長,閱讀上來也挺舒適。在這本書中,我們就有如Inception裏的人物一樣,穿越在愛因斯坦的夢境當中,窺看他對時間的想像。每個夢講述不同的時間性質,更有個夢以相對論題。在這些夢裏面,時間超越了我們所感知的線性和不可逆性 —— 時間有時被繪成看得見的坐標,人們可選擇停留這一點或奔向未來;時間有時被凝成了永恆的石像,越接近時間的中心,動作越變得緩慢;時間有時化成了夜鶯,人們趨之若鶩,捉到時夜鶯卻立刻氣絕身亡 ……這些夢境展現了時間的無限可能性,同樣令我不禁思考時間的本質到底是否一如我們所感受到的。而夢境之間穿插了現實中愛因斯坦寫作論文的情節,頓時有種夢裏醒來的感覺。
艾倫・萊特曼以藝術的方式講述科學,表達的方式更具詩意,套句陳之藩和童元方的話,我同樣也會說這是一部長詩多於小說,萊特曼的文筆十分優美,優美得不像一名物理學家。而為這本書錦上添花的是童元方的翻譯,她的文字細膩幽雅,行文流水都相當自然,從譯後記中更可以看見她對原文的忠實,是一位相當好的譯者。
大抵來說,這本書看得相當舒適,有時候看完一兩個章節便把書本擱在一旁,幾日後閒時又再翻看,即便忘了一點前文也沒關係,因為每個夢境都是獨立的。這本書還是挺推薦的,無論是想對時間有多些了解的人,還是想琢磨文字的人,都很適合。